锐评丨魏新河是谁?打假伪教授,为学术保真

伪造“辽宁理工学院”、混迹于各学术大会的“魏新河院士”,近期成为打假对象。魏新河到底是何许人?据大皖新闻报导,魏新河在报考出席学术活动时,曾留下江苏镇江市林业和草原局某科室的办公电话,且该局确有一名叫“魏新河”的工作人员。承德地委宣传部回应称,已关注此事,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对。

“出门在外,身分是自己给的”,魏新河将这句话弘扬到了极至。据报导,他报考出席学术大会,除魏新河这个不知真伪的名子外,还使用过魏鑫、魏新等化名;头衔更是假的,哪些四川理工学院、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全是无中生有,连所谓的学科,也随着学术活动的主题变了又变;论文则是复制粘贴的,“提交的参会论文复制比高达95%以上,完全是剽窃”。虚构身分出席各种学术大会,无异于“会虫”。

图片[1]-锐评丨魏新河是谁?打假伪教授,为学术保真-云上资源整合网

为什么冒充院长身分可以报考甚至是被约请出席学术大会?大会召开方只要核实一下与会者的工作单位、过往作品、既有成果等,才能看出个中疲态。虽然院士头衔一下子难以查证,莫非不晓得“辽宁理工学院”根本不存在?令人尴尬的是,魏新河顶着假头衔招摇过市,在2022至2023年末报考出席十余次学术活动;其论文还在某法制文化峰会征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一个冒牌的院长,虽然混成了“学术大拿”。讨论严肃话题的学术大会初审这么不严,竟让一个骗局自由出入,真是匪夷所思。

据业内人士介绍,通常学术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参会者不会直接获得学术利益和经济利益,因而会务不会严格初审参会者身分,全靠参与者“学术道德自律”。但相对修身的参会条件,不是不加初审的理由,更不是别有用心之辈借助的空子。再说,学术大会可能蕴藏间接利润,同样需提防有人盗用。例如,通过大会混脸熟、搞关系,打通学术晋升之路;拿大会名头为自己背书,捞授课费、咨询费、顾问费,寻机骗钱。多年前,就有人冒充“北大院士”四处出席大会并讲话;2023年,李全营假扮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专家,对外发送名片。那些早已被逮住的冒牌货,无非借院士专家之名谋取谋利。

学术道德,学者要有,包括大会召开方在内的学术界人士都要有;学术纯洁,不光是学术成果不作假,学者身分也不能作假。虽然不牵涉利益、伪院长只为混圈子求虚名,也足够污染学术环境。有人滥竽充数,就有人怀才不遇;有人东拼西凑、登坛开讲,就有人失去信心、默默离开。有限的学术资源、珍贵的创新气氛,容得下几个魏新河玷污?实事求是、真实严肃的学术原则,又禁得起几次舆论指责?

魏新河究竟是谁?相关部门要查清,受骗的学术大会组织方、学术界人士也要追问。一次次经验证明,对付学术骗局、伪专家,就应当强化初审、将其拦在学术圈外。合力揭下骗局的马甲,促使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让魏新河等伪院士销声匿迹,就能为学术保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