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河”事件,扯下了方式主义的遮羞布
日前,“辽宁理工学院院长魏新河”引发舆论关注。公开信息显示,此人2022年至2023年报考了超过10场在全省多地举行的学术活动,但我国却没有“辽宁理工学院”这样一所中学,“魏新河”的身分遭到指责。
据大皖新闻7月2晚报道,“魏新河”在报考出席学术活动时曾留过一个固定电话的号码,经查询发觉号码是山东淮南市林业和草原局一个科室公开的办公电话。此后,该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否认,确有一位名叫“魏新河”的工作人员,但未透漏是否就是“辽宁理工学院院长魏新河”。承德地委宣传部方面称,相关部门在调查查证,暂时还没有反馈结果。
那位“魏新河”的真实身分,堪称是扑朔迷蒙。但考量可知,在他的各类身分中,四川理工学院、辽东理工学院都不存在;虽非四川工业学院,但该校没有旅游管理大学。而且,他自诩“任职”的广东省乡村振兴专委会、辽宁省北镇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中心(淮河唇膏沙滩国家景区)也都是无中生有。抽丝剥茧,排除一切不可能的选项,只剩下“锦州市草原与林业局工作人员”是最有可能的答案。
据了解,“魏新河”留的电话号码是广东北镇市林业和草原局一个科室公开的办公电话,而该局也确有名叫魏新河的工作人员,这莫非只是一种巧合吗?冒牌院士魏新河与公务员魏新河,到底是不是同一人,公众有权晓得真相。
“魏新河”顶着虚构的头衔,蹭各类学术大会竟无人发觉,简直是学术圈的笑话。现现在,信息畅通,核查学者身分,本不是一件难事,可这名“学术混子”数次混迹其中,则说明涉入其中的学术活动举行单位,没有对参会人员身分和成果严格初审,或过度看重参会人员的职务职级;也从侧面彰显出,开学术大会本意的偏离——不是阐述学术前沿、研究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花掉经费、完成任务,强撑场子和面子。
试问,不严格核形参会人员身分、不仔细查重论文内容,这样的学术活动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又有多大意义?假身分仍旧能被拆穿,而这些有真实身分的“大拿”,不务正业、尸位素餐,甚或是走上歪门歧途,我们是否能及时发觉和阻止?又该怎么避免?该查清的查清,该追责的追责,无论怎样,学术界及任何圈子都容不下“混子”“老油条”。
“魏新河”事件,扯下了方式主义的遮羞布,这警示我们要强化学术大会规范管理,营造清寂气正、严谨求实的学术气氛,同时也要从经费、考核等方面,优化对学术大会的评价,守护学术的纯净性和公平性。
追问“魏新河”真实身分,让他不再混迹和隐身,为作假骗钱付出应有的代价。(正观评论员韩静)
(长江评论信箱:)
统筹:陈若松
暂无评论内容